热门课程:
- 学校新闻
-
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摘自:对外汉语世界
澳大利亚是一个由多民族移民组成的国家。*人大批移民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50年代。华文学校直至20世纪初才出现,不仅学校少,学生人数也不多,绝大多数学校是非全日制的非独立的*班。20世纪70年代,随着“白澳政策”的终结和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人迅速增加。由于华人人口与日俱增,如今华人已成为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之一。这从主观上为华文教育的复苏创造了条件。当前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呈蓬勃之势,其现状如下:
1、 华文教育与当地教育接轨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教育,也是较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其中中*教育质量一向较好,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个人素质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实行以及华人人口的增加,政府对中文教育的重视日渐加强。中文由选修课改为主课,在*课程中增设有关*文化的课程,从1995年以后所有的*毕业生要对*的语言、文化、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和艺术体育等有所了解。
澳大利亚的高三毕业生需达到VCE(*毕业证书的简称)所核定的总分才有申请大专院校的资格,而中文是VCE高二高三年级中的一个科目,对有中文基础的学生而言,选修VCE中的中文科目为其有机会申请*大学和科系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大学开设中文课程并派学生到*学习。私立中文学校也蓬勃发展。澳大利亚的华文教育形成了幼稚班、*、*、成人班以及VCE中文班的教育系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近年来,澳大利亚华文学校与人数迅猛发展,以新南威尔市州为例,至2001年,新州公立学校开办中文教育的有百所左右,其中*六十多所,*三十多所,学生一万多名,如果加上大学、专科以及民间学校,学生近三万人。澳大利亚的华文教育已与当地正规教育接轨。
2、业余*性质的办学模式
在澳大利亚除在公立学校设立中文课程外,华文教育的其他教育形式主要是由政府设立的语言学校和由华人社区、宗教组织等投资设立的周末中文学校。这些学校大多非全日制教学,实行周末教学制,业余*班的性质没有改变,这沿袭了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传统。“由于澳大利亚远离*,早年交通十分不发达,受*影响和向*求的办学帮助不如亚洲华侨方便,且华侨人数少,中西文化差别大,华侨华人为了融入当地社会,站稳脚跟求得生存,首先考虑送子女进当地学校。一方面学习当地语言和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中华文化传统,因而早期华侨学校办学走业余*性质。”
直到20世纪80年代,华文学校开始蓬勃发展,仍继承了这种办学模式。“华人子女每周一至周五在全日制的当地*上课,星期六星期日或者节日则用每天二到三个小时在中文学校上课。”主要著名的中文学校如悉尼中文学校、维多利亚史威宾中华公校、悉尼育梅中文学习等都坚持了周末*的办学模式。
3、华文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质量日益提高。
澳大利亚华文教育大多虽然只是业余*班,但周末教学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学校不仅有中文学校,而且还有数学、书法、美术、棋类、艺术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校项目。文化课由浅入深,从*园开始教唱歌到识字造句、阅读、写作,逐步深入。课外活动有各种讲座、书法、演讲比赛、运动会等,课内外配合、学校与家长配合。南澳华联合中文学校的汉语教育实行单一的周末教学制,是南澳地区规模*的中文学校。除了单一的汉语语言班外,他们还设立了英文和数、理、化*班,同时还开设了武术班、舞蹈班、体操班。两外还开设了烹饪班——口福小厨,家长送*学中文的同时,顺便利用这个时间顺便学一手。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周末中文学校聘请澳大利亚公立学校中的中文教师“示范授课”,探讨教学方法;组织成立了“中文教师协会”,加强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